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宁重磅开展

2022-08-24 14:04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日前,“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院重磅开展。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敦煌飞天”外,这次展览也是对千年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一次精粹式展出。本次展览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报恩文化艺术馆和南画廊,展览将延续至10月15日。

1

西游记、九色鹿……敦煌壁画里藏了不少“彩蛋”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术课本里的敦煌石窟壁画似乎就是衣袂飘飘的飞天女神、神态慈悲庄严的神佛,又或是正在吹拉弹唱的乐伎舞者,如果你细细探查就能发现,在敦煌石窟壁画中还有不少“彩蛋”。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兴平告诉记者,在这一次展出的敦煌石窟壁画中就有两幅作品格外有趣,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一幅壁画讲的是九色鹿的故事,还有一幅壁画里藏着唐僧和悟空。

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九色鹿》不仅美术风格完全采用了敦煌壁画的风格,而且这个故事也来源于敦煌壁画。位于敦煌257号洞窟西壁中部的《九色鹿经图》是《九色鹿》的故事原型,也是北魏洞窟的代表作,被美誉为敦煌莫高窟最美的壁画之一。在这幅长长的壁画中,故事的高潮“九色鹿的陈述”被放置于画面正中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中的鹿、马等动物活灵活现,四肢纤长灵巧,充分展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王兴平介绍,敦煌石窟的画师既有民间画师,也有技艺高超的中原画师、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还有私人画师参与,虽然他们的姓名在历史长河中无从寻觅,但留下来的作品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极为珍贵的一页。

《九色鹿经图》尺寸不小颇为醒目,而唐僧和悟空就需要观众在繁复艳丽的壁画中睁大眼睛细细搜寻了。在本次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绘于西夏时期、位于榆林窟第三窟的《玄奘取经图》,在这幅图里能找到唐玄奘和悟空牵着白马行走于取经之路,这也是国内最早的玄奘取经图。因为《西游记》而家喻户晓的玄奘取经故事自唐以来就有各种版本的民间传说,“玄奘取经的民间故事中有神话想象的成分,但剥离神话色彩,玄奘取经的故事是古人探寻真理的不懈精神和世界文明交流融汇的反映。”王兴平认为,玄奘取经为的是追求、学习他心目中的真谛,明知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但他仍克服万难上下求索,“无数人死在了取经路上,为了实现信仰和理想而付出生命,这种精神值得尊敬。”在交通往来极为不便的古代,这些人承担起了沟通世界文明、文化的桥梁作用。

2

建筑艺术、生活气息……敦煌石窟堪称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传统的想法会认为敦煌石窟只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实不然,敦煌石窟艺术是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王兴平向记者介绍,敦煌壁画早到北魏,晚至宋代,横跨时间长,壁画题材涵盖了佛像画、经变画、人像画、故事画和山水画等众多题材,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图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比如唐代建筑艺术,单从各类文献描述中,我们是很难获知唐朝建筑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木造建筑也没有办法保留至今,壁画就成为我们了解唐代建筑最为生动、直观的样本。”

展览中,记者看到了多个以壁画中建筑为原型复原出来的亭台楼阁模型,除了恢宏的宫殿外,壁画里还能找到许多当时的民间建筑、生活风貌。比如莫高窟85窟中对称布局的院落,莫高窟61窟中题名为“灵口之店”的旅社,莫高窟468窟中的学堂……这些壁画极其富有生活的烟火气息,以莫高窟468窟的学堂画面为例,这幅画绘制了助教惩罚学生的场景,一方面反映出了在中唐时期师生、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当时敦煌地区寺学和私学的兴盛,对于研究当地的教育产业是重要的辅佐材料。

此外,展览中展出的服饰华章也颇为有趣,五代的贵族妇女们流行化什么妆、唐朝的衣服上都有什么纹样,在这次展览里展出的多个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女供养人像能让观众一饱眼福。

为什么要重读 敦煌石窟艺术

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敦煌石窟艺术?为什么说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为什么敦煌石窟艺术展里还有那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白老照片?王兴平将本次展览总结为三个点:世界文化遗产多元交融、丝绸之路精神和莫高精神。

作为人类文明艺术史上璀璨的明珠,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自然无需多言,敦煌壁画是跨越千年而不朽的古代文明交流的余韵。同时,敦煌是处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里不仅是商业的互通,更是人文社会交融的平台,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兼具西域和中原特色,文化也是东西相融,直至今日仍然给予我们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思考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莫高精神则是这大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坚守大漠的敦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身上凝练而成的可贵精神品质,王兴平看着展出的这些考古人老照片感慨万千,“茫茫大漠啊,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就扎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择一事而终一生,满腔赤诚终身心血写就的莫高精神,不仅是文博行业,在各行各业中都值得我们学习、传扬。”

原文地址:http://tour.jschina.com.cn/lyzx/202208/t20220824_3062003.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