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城”贵州兴义 这里有你想不到的美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8-09-09 11:34    编辑:公子潇     浏览量:

贵州兴义有着百花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是严寒料峭的时候,这里的油菜花已经悄悄盛开,绽放了新年的第一抹春色。 而来到兴义,最不可错过的地方便是万峰林了。万峰林被誉为天下奇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兴义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山峰何其

贵州兴义有着“百花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是严寒料峭的时候,这里的油菜花已经悄悄盛开,绽放了新年的第一抹春色。

而来到兴义,最不可错过的地方便是万峰林了。万峰林被誉为“天下奇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兴义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在徐霞客那本游记中,他还这样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清南奇胜"。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占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连绵200余公里、从海拔800米到1600米不等的数万座山峰在此处屹立成林,峰林间宛转的河流、平静的湖泊和山间平原点缀着这片仙境般的土地,兴义的人民,世代便生活在这样风光秀美的峰林间。

打开中国版图,可以看见贵州省拥有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兴义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它地处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三省通衢”之称。

地处北回归线之上的兴义,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5º~18º之间,气候十分宜人,也正因为舒适的气候条件,2014年兴义市被评为全国十个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因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历史原因,兴义市71%面积为山地。这里的山脉很奇特,基本上呈典型的锥体状,外观犹如一只只堆放于平地上的“圆锥”,下圆上尖。当数千座圆锥形山峰组合于一体时,便形成了世上罕见的“万峰林”。

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位于兴义城东3公里处的万峰林机场便于游客直达,正在建设中的昆明至兴义、贵阳至兴义、百色至兴义的三条高铁线路,未来也将极大方便去兴义的观光旅游。

万峰林与油菜花,共绘最美田园风光画卷

因为气候的原因,黔西南地区是全国油菜花最早盛开的地方,开花时间大多在农历的春节前,也就是每年的一月底,进入盛花期便是在春节左右,这要比起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整整早了一个月。即便是与毗邻兴义的云南相比,也早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兴义的油菜花主要种植在位于市区仅不到5公里的万峰林景区,自2015年起,当地农民便在峰林间的平地上开始规模种植油菜花,现在约有6000多亩的面积,用油菜花海来命名,一点都不过分。

万峰林脚下原先有三个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分别为上纳灰、中纳灰和下纳灰,“纳灰”为布依族语言,意思为“美丽的田园”。

村寨里的百姓世代以农业生产为生,他们耕种的山间盆地里,因为有一条纳灰河穿越而过,常年的水流冲刷在盆地的中央形成一块类似“八卦”图案的耕地来,油菜花就是种植在“八卦”图案的盆地里。

 全国各地观赏油菜花的区域都有一定的地形特色,有的种植在平原,有的位于梯田,而生长在山林间的万峰林的油菜花却是其中最具视觉观赏效果的。

圆锥形的山峰,环绕着种植油菜花的盆地,八卦形状的田地,曲线优美起伏。有阳光照射的时候,晨曦或夕阳的余晖,就从峰林间的缝隙挤进油菜花田,一道道光束似舞台上的投影灯光,把整个油菜花田装扮成一个盛装舞台,一幕最具冲击力的风景画作,就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开来。

高原上蔚蓝色的天空,峰林间青色的山脉,加上满眼金黄色的油菜花,这样纯粹自然的色彩,也许没有一幅画作能够淋漓尽致地、立体地表达出来。然而万峰林却带给你一份这样的画作。

 在万峰林看油菜花,除了登上景区的观光点,从高处俯瞰万峰林的油菜花外,还能乘坐电瓶车,从油菜花的田野中穿行。这条田园观光路线全长约18公里,线路时而在峰林间穿行,时而在田野中漫步,时而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寨中驶过,穿戴着布依族服饰的村民,会面带笑容向每一位前来旅游的客人打招呼。

万峰林独特的地形和观赏油菜花的独到体验,让兴义的油菜花闻名天下。来过万峰林的游客,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要观最美的风光,到万峰林;要看最美的田园,到万峰林;要赏最美的民族风情,也要到万峰林。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

兴义的方言属于川黔方言,因为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由于历史和地域分布等原因,兴义方言既传承贵州话,也有云南话的影响和渗透。然而初到兴义的人,往往以为兴义人说的是四川话。

记得去年第一次到兴义时,听到身后有两个讲四川口音的人在聊天,回头一看他们却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当时我竟然无法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来。后来跟当地人聊天,才知道兴义人的语言是结合了四川话与兴义当地的方言的语种。

 兴义市是一个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城市,然而却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26个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兴义,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布依族和苗族,万峰林下的三个古寨基本上是布依族人居住区。要在兴义当地区分出布依族人和苗族人,只要看他们的服饰就行了。

布依族人的服饰比较素,他们不分男女,通常都是一身为一种颜色,从年轻到年长,穿着的服饰会从浅蓝色到深蓝色过渡,年纪最长的人,往往穿着黑色的服装。

布依族的妇女手巧,几乎每个人都会自己动手靛染, 她们从田间采集“蓼蓝草”,然后用来浸泡布料。把布染成深蓝、中蓝、浅蓝,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泽,然后一针一线在面料上进行“谷绣”。

据说一件布依族人穿的服饰,往往从染色到做成成品,一个妇女要做一二年。因此布依族人的服饰会卖的比较贵一些,因为是纯手工制作而成。

而苗族的服装会比较艳丽一些,尤其是苗族的女孩,除了穿各种色彩花样制成的服饰外,还会穿戴银器,从头饰到颈部、手腕、脚腕上都有。所以苗族的服饰往往会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服装”。只是现在的兴义,只要不是传统的节假日,人们穿着服饰都会简单化,基本跟汉族日常的服饰没有太大区别。

 因为民族较多,兴义的民族节日也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其中布依族最热闹的节日是“六月六敬盘古”和苗族的“八月八苗族风情节”,这两大节日来临时,整个兴义都要放假一天。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是兴义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起源是因为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 、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布依八音”一直在兴义的南盘江流域内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后来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

“布依八音”常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或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民族说唱艺术形式,被誉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而苗族的“板凳舞”,却是苗族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源于苗族民间喝酒时,敲击板凳来助兴,所以得名为“板凳舞”。发展到今天,苗族板凳舞也已经成为苗族人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办喜事等场所必定演出的一幕。

高原地区特有的美食与美宿

初到兴义的人,对当地的饮食第一印象便是兴义人喜欢吃辣。贵州的特产“老干妈”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但餐桌上的辣酱或辣子面却是少不了。

在餐馆就餐,随主菜一起上桌的,必定有几小碟掺着葱花的辣子面,吃饭前,先从菜汤中挖一勺汤汁进去,然后每一筷子菜,都要在小碟中拌一下,才能下饭。即便是去吃街头小吃,桌子上也会摆着几个大玻璃罐,里面分别装上辣酱、油辣子,或者辣子面,让客人各取所需。

兴义人其实更爱吃酸性的食物。兴义人常说,生活在万峰林山区的人,吃辣是为了驱湿,而吃酸是为了助消化。如果你想在一张饭桌上区分哪些人是布依族人、哪些是苗族人,只需要看他们吃饭的习惯便可得知。

布依族人喜欢吃酸笋——这种把竹笋用白醋浸泡后,用来作为各种食物的配料,像酸笋牛肉、羊肉、鱼肉等。而苗族人更爱喝各种酸汤食物,当地还有句民间的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用酸汤制作的酸汤鱼,是苗族的一道特色菜。

 当你到了兴义,才能真正体会到兴义是一个美食聚集的地方。其中排名第一的美食便是羊肉粉。它的食材取之于万峰林间散养的黑山羊,据说这种山羊肉绝没有膻味。用煮熟的米粉(类似南方人吃的面条),加山羊肉或羊杂碎,配上香味酱、酸萝卜块等,再兑上羊汤,一盆热乎乎的羊肉粉就能呈现在面前。

兴义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美食——鸡肉汤圆。南方人吃的汤圆基本是甜味的馅,而在兴义,却有一种汤是咸味、汤圆的馅也是咸味的鸡肉汤圆。

这个号称为兴义四大名小吃之一的“鸡肉汤圆”从清代流传至今,打的旗号就是:众家皆甜,唯我咸鲜。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不仅汤圆的馅鲜美,而且独居香味。

另一种美食“刷把头”也起源于清朝的同治年间,其外形如同南方人爱吃的“烧麦”,但却比“烧麦”个头小很多。一个蒸熟的“刷把头”,才比大拇指略大一些,其外形如民间所用竹刷把的头,所以才得名“刷把头”。

 刷把头的原料是用面粉作皮,用猪肉、水发竹笋作馅。制作时先现场擀制面皮,然后用皮包裹住馅,再上笼蒸五分钟左右,吃的时候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等兑成的蘸水蘸着吃,独特的风味让美食饕客口水直流。

在兴义万峰林核心景区内,有大约50余家精品民宿,如果想深度体验万峰林的风土人情,选择一家少数民族的农家小院住一晚是不错的选择。

由山石和木头围建出来的兜兰小筑,是由18位来自全国各地爱旅行、爱生活的人士众筹而建,客栈位于布依族的古寨下纳灰村,面对万峰林的油菜花田,背依峰林,是一处恬静的乡村牧歌式民宿。目前兜兰小筑共建成三个院子,拥有二十多间客房,新开设的二号院内还有针对背包客入住的“青旅房”。

带有鲜明布依族文化特色峰叁度假客栈建在上纳灰村的公路边,正对面就是万峰林的核心“八卦梯田”,住在峰叁,可以不花一分钱,近距离观赏万峰林的油菜花花海。另外客栈还提供布依族的“靛染”、刺绣等手工体验活动。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